武志刚:用机器人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
记者:北京,2020年8月14日
随着全球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牵头下,北京大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武志刚,正在为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基地打造一套先进的农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并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
近日,记者对武志刚进行了专访,深入探讨了这套农业机器人系统的研发背景、技术亮点以及其对未来农业的影响。
从工业机器人到农业智能化的跨界探索
武志刚,北京大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长期深耕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机器人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他注意到农业领域对于自动化的迫切需求,决定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传统农业依赖人力,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精准化和无人化。”武志刚表示,“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但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上升,智能农业机器人将成为未来的关键。”
带着这一理念,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在山东寿光打造了一套农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这一系统包括西红柿自动采摘机器人、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自动巡检机器人、自动搬运机器人以及西红柿自动分拣机器人,旨在为现代农业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农业机器人系统:解放人力,提高效率
谈到农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的功能,武志刚详细介绍了各类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
1. 西红柿自动采摘机器人
西红柿采摘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大呈机器人研发的自动采摘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能够精准判断西红柿的成熟度,并利用机械手臂高效采摘。该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大幅提高采摘效率,并降低损耗。
“我们的机器人能够自主规划路径,并避免伤害果实和植株。”武志刚补充道,“与人工采摘相比,它不仅效率更高,而且能够在恶劣天气下稳定工作。”
2. 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
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存在喷洒不均、浪费农药以及对人体健康不利的问题。大呈机器人的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可以精准检测病虫害,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定向喷洒,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提高防治效果。
“这款机器人采用AI算法,能够根据田间数据智能调节喷洒量,确保每一片叶片都能均匀覆盖。”武志刚介绍道,“此外,它还能在远程控制下完成任务,大大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3. 自动巡检机器人
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土壤湿度、气候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作物生长。自动巡检机器人能够通过高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气象监测系统实时收集田间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
“这就像给农田装上了‘智能大脑’,让种植管理更加科学。”武志刚表示。
4. 自动搬运机器人
为了提升农产品搬运效率,减少人力成本,自动搬运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蔬菜的装箱和运输。这款机器人采用激光雷达和视觉导航系统,能够在复杂的农田环境中自主行驶,避开障碍物,并完成搬运任务。
“尤其是在大型农业基地,搬运任务繁重,自动搬运机器人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武志刚补充道。
5. 西红柿自动分拣机器人
采摘后的西红柿需要按照大小、颜色、成熟度等标准进行分拣,大呈机器人的自动分拣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高精度分拣。
“传统分拣主要依赖人工,容易出现误差,而机器人分拣不仅精准,还能提高包装和物流效率。”武志刚表示
智能农业的未来:科技如何助力农业升级?
武志刚认为,农业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在这套农业机器人系统中,所有设备都可以互联互通,并通过云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
“我们不仅仅是在做机器人,而是在打造一整套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他表示,“通过数据积累,AI可以优化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做出更科学的决策,真正实现精准农业。”
对于未来的农业发展,武志刚充满信心:“农业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
目前,这套农业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已在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基地投入试运行,未来有望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范围。
“科技改变生活,我们希望让农业变得更轻松、更高效。”武志刚最后说道。
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像武志刚这样的科技创新者,正推动着这一变革的加速到来。
本文来源:责任编辑:乐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